销售咨询热线:
400-178-1078
新闻动态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清华张吉松教授分享:微填充床连续加氢和氧化技术在原料药合成中的应用

清华张吉松教授分享:微填充床连续加氢和氧化技术在原料药合成中的应用

 更新时间:2022-03-28 点击量:3305

精细化工传统合成过程存在生产效率低下、操作周期长、生产效率低、能耗高等问题,亟需开发连续化的生产装置和技术。


大量文献报道和实际应用案例揭示微反应器可以实现液液、气液等多相体系的高效混合和传递,有效缩短混合时间,并可保证产品收率及选择性,与传统反应装置相比,微反应器采用连续化操作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,产业化应用之路即将开启。


近年来,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也证明,制药与流动化学的交互作用显著,微通道连续反应技术依靠*的优势成为化工和医药行业研究开发的热点,成为新药研发创新发现过程的重要驱动力,在提高的效率同时,对保证持续、快速的纯化合物供测试、提高重复性和降低成本和时间至关重要。


不久的未来,连续流工艺制造必将成为特种化学品和药品生产制造的新模式。采用本征安全研发和生产平台、提升药物研发和量产、加快绿色医药创新合成、促进绿色医药产业发展将成必然趋势


连续流动化学技术使得传统批量方法无法实现的化学反应得以实现,为行业带来新增量的同时,工艺人员也面临一系列技术难点。


我们都知道,合成工艺项目从理论到车间产品,在小试成功后到中试放大再到工业化的生产过程中,每个控制点设定的相应的工艺参数范围、实验现象、操作要点等不尽相同,工艺人员会遇到各类问题或突发事件。


如:在中试过程如何采用工业手段、装备,完成小试全流程,并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,其间出现的反应不*、出现新结晶、产物分解副反应等问题如何解决,因涉及面多、关注环节多,每个环节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产品是否能顺利通过验证,已渐成行业痛点。


张吉松教授将用连续合成产业化成功案例,讲解流动化学在医药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。分析原料药合成加氢、微填充床连续加氢、脱苄基、还原胺化、硝基、氰基等连续加氢诸多应用案例;分析连续臭氧化和空气氧化反应案例。针对性强、实用性强、可操作性强。


微反应流动化学技术课堂最新一期课程将于3月28日上线,欢迎大家文末扫码报名。




本期课程目录

  • 流动化学特点及其在原料药合成中的应用现状

  • 原料药合成中加氢反应特点

  • 微填充床连续加氢原理

  • 脱苄基,还原胺化,硝基,氰基等连续加氢应用案例分析

  • 连续臭氧化和空气氧化反应特点和应用案例分析

  • 未来展望

图片


课程名称

微填充床连续加氢和氧化技术在原料药合成中的应用


课程时间

3月28日 19:30

讲师简介

张吉松,目前从事流动化学和微反应器气液固反应研究,主要包括:

1)基于微反应器技术的加氢和氧化反应;

2)医药中间体的连续高效合成;

3)基于微器件的在线表征和分析技术


2014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,2014年获得北京市优秀辅导员。


2019年获选化工期刊I&ECR “Influential Researchers"称号和流动化学期刊Journal of flow chemistry “Emerging investigator"称号。


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。


● 教育与工作经历


2005~2009   

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-本科

2009~2014   

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-博士(导师 骆广生教授)

2014~2015  

 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-博士后

2015~2017  

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-博士后(Klavs F. Jensen组)

2017~2020   

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-助理教授(特别研究员)

2020~至今   

 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-副教授(特别研究员)


 研究领域方向

1.微填充床反应器中的加氢、氧化反应


针对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工等行业,基于微填充床技术,研究微填充床内气液流动、传质和反应过程,研究新型填充材料和催化剂负载新技术,开发基于微填充床技术的新工艺和新设备。


2. 流动化学在医药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


面向原料药合成行业,针对加氢、偶联反应、傅克烷基化、光化学反应和超低温反应等典型过程,开发绿色的连续合成新技术,开发新型智能全自动化学合成系统。


3. 基于微器件的在线表征和分析技术


面向化学、化工和生物等领域,基于微器件混合高效、传质传热效率高、物料消耗少和安全可靠等特点,开发基于微反应器和微器件的在线表征和分析技术,比如在线测定反应热和反应动力学,快速测定气/液体系的溶解度、扩散系数和反应动力学,测定酶催化动力学等。




图片

长按识别观看课程


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3640